当前位置:教师风采
    阎麒羽老师
    2009-12-15


    阎麒羽 知名书法家 书法教育家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
    淄博市张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淄博市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委员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淄博齐韵书画院副院长
    《SOY》书法教学法创始人

    清 秀 俊 丽 气 韵 高 华
           ——阎麒羽及其书法艺术

    (憨仲)

      提起淄博市张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我市青年书法家阎麒羽先生,同道们无不对其别具一格的书法面貌给予极高的赞扬,称其书法“温润清新,自然洒脱,融古贯今。”
      阎麒羽,本名阎志方,山东招远人。其曾祖父为清末秀才,祖父也是有名的教书先生,缘于遗传,他自幼便喜墨海泛舟,好信笔涂鸦,时有误迷书径,竟能通宵达旦。在中学、大学习业期间,他依旧痴迷墨田耕耘,挤时间研习书艺,真、草、隶、篆、行无所不及。涉足社会后,他先后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山东省书法骨干培训班、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参加学习,系统地掌握了书法美学、笔墨技法、书法欣赏与创作、诗词写作艺术手法等。并数次到曲阜读碑,去泰岱看经,又窥丹青,入梨园,观鱼翔浅底、飞鸟出林,听高山流水、丝竹琴音,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从而书艺大进,渐成面貌。
      春天辛勤的汗水,必然浇灌出秋日的累累果实。麒羽先生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书法展览并获奖,并经常被各级报刊选登采用。亦被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所珍藏,还飘扬过海,被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际友人和单位收藏,其传略先后入选《新时期淄博人物》、《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辞书。
      纵观麒羽先生的书法艺术,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尤以楷书、行书见长。其楷书笔法精到,格调高雅,魏晋风貌、唐元脉络兼而有之,温润而雄劲;其隶书凝练简洁,妙趣横生,既有秦汉风骨,又兼满清神韵,古朴而苍劲;最令人赏心悦目着,当属麒羽的行书,但见其作品结体多变,笔力劲健,形如婵娟美女,宛若行云流水,自然舒张,清秀俊丽,静雅醇和,蕴藉着浓郁的书卷气,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取得优异成绩的阎麒羽先生,秉承家传,积极奉献,为弘扬书法艺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书法教育方面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SOY书法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好评。他的办学宗旨是弘扬书法艺术、培育书法人才。阎麒羽先生认为: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艺术,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要学好书法,只训练笔墨技法是不行的,还要让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思想,提高他们对书法美的感悟力,提高欣赏、鉴赏水平,引导学生走上真正的书法之路。办学十二年来,《淄博麒羽书画艺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先后有98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种书画展览中获奖,并有许多同学考取书画艺术特长生,在升学中受益。2006年高考中,优秀毕业生韩晓乐同学以书法11名的好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阎麒羽老师也被授予全国书法教育“优秀园丁”光荣称号。
      艺无止境、艺海无涯,阎麒羽先生仍在孜孜追求,不断进取,向着更高的艺术巅峰努力攀登。


    阎麒羽老师印象随笔

    (黄华)

    老子有话,“上善若水”,阐发了水的禀性,随意有形,自然有度,居渊无声,处山不鸣,润物坦荡,与功不争……有此话引发了最优秀的人如水。识阎老师,算来也几年有余,真下笔想积聚起老师给我的印象时,却不知从何处落笔,总感老师的作品和人品恰似质清不惊的水,暂且就从这里开始叨唠一番老师给我的印象吧。
    自古以来,文以载道,字如其人,第一次欣赏老师的作品,在识老师之前,收藏了他的一副陶渊明的饮酒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内容而言,这是陶渊明最洒脱性情至真的作品,承载了一种恬宁淡薄的意境。而字的舒卷自如开合游走似乎开寻了一条路,引导欣赏的人沿着陶渊明的篱径信步而来,又悠然而往。全然没有世俗的羁绊,自然和人相携相品,忘我合一。犹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老师的这副作品中,一种淡然的个性展现出来,契合了陶渊明的恬淡。再者印象深的是老师书的两句对联“清风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行书笔法,行云流水清风徐徐中不带纤尘杂色,给人一种高洁的气韵自贯其中。有时觉得行草更多地见诸于性情,篆隶更多展露品性,楷书又诉诸于谨严。看老师的楷书,虽然书学各家,仍感到个性秉然自古出新的味道,有种儒雅平和孕于字里行间,结构中有魏的风骨,又有晋的清淡,丰腴中学成唐代书家的谨严,也不乏透露出宋的韵致。静心观赏,犹如品龙井茶,清而不滞,香而不俗,淡而有味,细品使人心情逸然。细细思量,最喜欢的还是老师的行书,气贯脉动,竹篁韵成,如涓涓溪流急缓天成,又时有云岫无心的巧成,这意趣总让我想到陶渊明的自然恬淡和南华老人秋水不染尘的高洁雅趣。因之曾以两话自评老师书作“秋水逍遥无心处,竹篁风韵墨成溪”,拙见之笔,倒怕沾染了老师的书作。撇开老师书作,有人曾说,艺术的魅力就是引起欣赏者的愉悦进而引起共鸣。这是相互欣赏相互品位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糅合了人的个性,内涵。从美学的观点看,艺术作品的美就是人的美学观的体现,艺术作品只是形式。换言之,艺术作品是人的思想和趣味的载体。由此荡开一笔,从老师书作的渊源中是否可视老师的人品?想来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看王羲之的兰亭,可视王的笔思文涌,洒脱不拘,气脉高华的风范。或者透过苏轼的大江东去,就会读懂他坎坷而又练达的胸怀,都在他的书作中淋漓尽致的体现。我是否也可以从老师的作品中试着走近老师呢?第一次见老师,不单见识他的儒雅平和,还有他的机智,最经典的当是老师的“你慢慢着急”“欢迎你不来”“没空来玩”,看似随意的玩笑却从中蕴涵了机智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人一下子从紧张中解放出来,把人之间的高下界限不动声色地消除。或许老师的书作虽然气韵高洁却没有给人一种凌驾于上的霸气与此有关。慢慢地了解老师,是有缘成为他的学生之后。老师教学生,不隅于传统的教学法,而是采用书学多年后自己总结的SOY教学法,教授书法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学欣赏领域,将书法常识和诗词欣赏纳入书法授课中,在单调的笔画初学期,接触到的不仅是书法的点画结构,还有文学底蕴的逐渐汇集。老师教授方式细致入微,每个笔画始终行笔及握笔技巧,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从中可看出老师坦荡的不固守自闭胸怀,这种秉性表现在老师舒卷自如的书作中。记得老师第一堂中有句话“正字先正人”,无论做什么先学做人,这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学书法及其他知识的要意。从师一年有余,老师的严谨治学及身先示范的人品,给我们许多启示。在物欲横流以经济衡量一切的当今社会,老师甘于淡泊,以传授知识为要,对于我们成年来说学习难免有许多琐事缠身,有时参加学习的人廖廖几人,老师要专程从50多里处赶来授课,用老师的话说,你们想学,即使剩下两个人,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将你们教下去,这种治学态度和做人的诚信严谨,让我们从老师的身上学到一种责任。这种做人的严谨表现在老师的书作中,就透露出一种淡然之外的法度森严。不论什么书法艺术,人品,书品的相通才能整体的反映出一种品性,一个人品低下的人即使作品优秀,那种美只是一种狭隘的,就如秦烩描绘西湖的诗句,美固然美却让人不耻,再者蔡京书法也可堪称大家,却不为所道,都是因人品低下,由此观来,人品的中正和书品的高韵相融合才能成为书家的风范,一种风格气韵的形成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还是人。老师的作品中,融合了孔子的和谐中庸,陶渊明置身物外的恬淡,更带有庄子放物与外的大美,这与老师如水的个性也许有关吧。随器成形,却自有骨质,淡然物外却中外有度,知雄守雌为溪,上善若水者,或许就是阎老师这样的师者 。


    松 扶 明 月 墨 生 寒
    ------记松月轩主人阎麒羽先生之书法艺术

    (九畹)

    阎师麒羽,翰墨清雅,丰神淡远,其人于中正平和处而清华蕴秀,其书于端雅典丽间卓然有神。余有幸拜先生门下习书年余,深蒙先生教诲,虽愚顽不化实愧先生教导,亦终难窥先生神髓于万一,然耳眩目染之余,竟也对翰墨生出些许痴意,余暇间也施施然常效砚田涂鸦之乐。及蒙先生不弃,屡赠墨宝,复缘先生所赠之雅作,皆为九畹自作之浅陋诗文,故拜赏再三,不胜敬慕之余又颇感知遇之深,是作此文,以敬先生。然此心惴惴处实不敢妄言,盖以余之痴愚,深恐渎先生大雅耳。复赘云云,权为读先生雅作心得之一二吧!或有不当,亦惟乞先生雅宥了。
    先生浸润书海砚田二十余载,其书贵肇自然之旨,意随宁和畅达之趣,起落之间,或胸有成竹,或兔起狐落,或行云流水,意趣自生。余爱先生楷书者,其娴静处若士子弈棋,心无旁逸。其清似梅影竹风,气定神闲,不愠不火。若读先生小楷四屏,则有粒粒分明字字珠玑之感,细微处纤毫必究,若有纤尘不染之致,此所谓于淡定从容之中又凝然有神则高格自具矣!故余赏先生楷书者,可概而言之:其清而不失于消瘦,其硬而不失于乖拙,柔而有骨,媚而不俗。尝闻先生熟读老庄,盖其书亦法度儒学,神出道家之故吧,于平和处肢体伸展有度,无为中神骨凝练峻拔,此所谓君子锋芒内敛而风骨自在者也。
    观先生行草,其书流转畅达,舒缓处若居士临微风而轻举衣袂,飘然屹立于皓然松月之下静闻溪流之潺援(三点水)——[读海不辞水篇]。飘逸处如寒塘之轻掠鹤影,轻灵处若惊鸿之翩落平沙,——[读盛日寻芳]潇洒处则如沧海之没轻舟,势远处若水逝长天,滔滔其声若在,韵微处如莺回空谷,婉转其声若扬。——[如草书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此所谓憨仲先生评其书为:气韵高华也。余亦深思良久,喻先生书,非此四字绝不能出其右也。
    若读先生隶书,其端雅清丽则如陆羽之淡品幽茗——[读隶书天下]。再看先生篆刻,《玉壶冰心》其莹然润泽奕奕有情。再如《篆刻赵晔》读来则如一士子危冠而坐,端严又不失宁和。尤以《悟》字细品去,尽管只有两厘米方正,却整篇暗合道家之天圆地方之道,字体间架理法自然之旨,若虚室生白其清若无。以余之所“悟”者,诚所谓小宇宙之大乾坤也。
    若将先生书作行草楷隶篆依次读去,则不难看出,先生作品融清、雅、淡、远、静于一体,盖先生为人师表日久之故,苛书苛人,皆法度森然,一丝不苟,不论楷书之端雅,行草之畅意,谋篇布白结构牵丝勾连等,无不于平和处有大气度,缘细微处见真功夫。再思及先生习字育人,皆以其“严”字当头,即使对着我等愚顽不化之辈亦不急不徐,谆谆善诱,一点一画,必合规矩,规矩但就,则习惯自成,那先生桃李满天下就相当然的在情理之中了。尤其是先生行草,潇洒飘逸终不失端正雅和之风,忽然联想起先生近来起用的一个名字“逍遥法内”,盖先生所追求者,无论书艺,人品,实所谓法内逍遥,则法外苛责了,不禁粲然!正如先生所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即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我想,先生书艺即是在平正与险绝的回环之间不断进益吧!
    余从先生学书日久,于先生其人也算知契,其家学渊源,爱好广泛,大至涉名山大川,小及听松风竹雨,虽法取自然,亦皆不落俗处。便是先生朝晚必修的课程里,除墨海徜徉,先生还酷爱乒乓球运动,盖其多年来寒暑从容风雨不辍,锻炼爱好只为其一,然我想,先生至此,即使于那一粒兔起狐落,倏然灵动的小小球儿身上,没准儿也牵系着其书艺中的利落潇洒之风,没准儿于这一静一动之中悟出其书艺的自我之道,未知然否?
    余书至此,于先生所能识见处已然说得过多,却似有未已之念,思须臾,迟疑未语处便是书外之先生了。自来余所见之先生,皆春风和煦,幽默澹然似全然与世无争,然先生果止于此乎?余以为不然。且不说先生在书法境界的追求上和学识素养的积累上从不曾丝毫减辍,且不说先生教书育人弘扬书法艺术的孜孜不倦,单其以往所用的那个对联”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就足以昭示其不凡的识见和广博的胸襟了。所以说,先生宁淡谦和的外表下,其心又实在不可谓不狂耳!此亦即前面余之所云:君子锋芒内敛而风骨自在者也!

    是为诗,谨奉先生书案一哂!

    二王雅处取真元,幽竹琼花风自妍。
    笔落珍珠尘不染,松扶明月墨生寒。
    淡如秋水虚中意,和似春风静里闲。
    快意平生何恣肆?须臾摇曳满清宣。